活檢也會出“差錯”?瘤內異質來搗蛋~2019-08-14 11:36
![]() 讓我們回到2017年的7月, 在那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尚未在我國上市、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兩位教授尚未獲得諾獎的時間。位于福建腫瘤醫院的研究者們,在當時便已經著手去探究一個有關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用藥條件的問題:小樣本取材(對患者損傷較小的取材方法)進行活檢能否準確反應患者體內PD-L1表達。 福建腫瘤醫院得到的兩種樣本免疫組化結果,可以看到,這兩種樣本得到的關于PD-L1表達的結果具有差異,中間的左圖κ value為kappa檢測結果,通常認為<0.4表示兩種檢測不一致,>0.75表示兩種檢測一致性好。 與之類似的,法國Pasteur醫院的研究者在評估了160例NSCLC患者的手術切除標本和肺組織活檢標本的PD-L1染色后,對兩種樣本染色結果的一致性也提出了疑慮。 法國Pasteur醫院的研究者發現與手術標本相比,組織活檢標本低估了PD-L1的表達水平。這可能影響醫生對于患者治療策略的制定。所有的患者中,手術標本與活檢標本的不一致率為48% (95% CI 4.64–13.24),κ值為0.218(一致性差)。其中TC=腫瘤細胞 IC=腫瘤浸潤免疫細胞。 ![]() 2015年發布在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的一位IV期肺腺癌患者的案例,真實地反映了患者體內腫瘤時間和空間上的異質性。該患者在三年內前后共進行了6次活檢,在不同時期,分別在肺部原發灶、手臂處轉移灶、胸腔積液和外周血取樣。不同位置的活檢結果以及根據活檢結果制定的治療方案結果,表明患者在不同位置存在多種EGFR-TKI獲得性耐藥機制(T790M和MET擴增)。 來自意大利的研究團隊,采用了和福建腫瘤醫院研究團隊類似的方法,在進行了深入研究后發現:多次小樣本取材活檢結果的最大值和手術標本的活檢結果具有極高的一致性,可以較準確的反應患者體內的PD-L1。 根據意大利Enrico Munari研究團隊的研究數據,多次小樣本取材可以較好的反應患者PD-L1。 湖南時代基因擁有一支以分子生物學、藥物基因組學、臨床醫學、計算機科學為主的復合型專業技術團隊,致力于腫瘤、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精準診斷和臨床個性化治療醫學檢驗服務、腫瘤液體活檢技術的臨床應用與科研服務、轉化醫學服務。 若各位小伙伴對癌癥基因檢測或相關藥物信息感興趣的話,歡迎致電400-700-2166,小編24小時為大家提供咨詢服務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