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各位科普腫瘤個性化用藥基因檢測期間,小編一直著重在向各位介紹與腫瘤有關的突變基因以及相關藥物,但是其實說到腫瘤個性化用藥基因檢測,究竟是使用什么儀器采用什么原理實現的?相信小伙伴們也是存在一定的疑問的。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解惑,帶來腫瘤基因檢測中應用最普遍的NGS技術(下一代測序技術/高通量測序技術)相關的科普。
NGS技術(下一代測序技術):又稱高通量測序,以高輸出量和高解析度為主要特色,能一次并行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DNA分子進行序列讀取,在提供豐富的遺傳學信息的同時,還可大大降低測序費用、縮短測序時間的測序技術。
一直以來,出于欲望與好奇,人類在不斷研究關于生命的奧秘。在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后,人們仍在研究如何提高測序效率,增加測序通量以及降低測序的費用。
以人類基因組為例:以前完成一個人類基因組的測序需要3年時間,而使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則僅需1周即可完成。最初人類基因組全測序需要花費1億美元,而在NGS出現后的2008年,一個100Gb數據量的人基因組只需幾十萬美元,降幅達99%。2015年,同樣一個100Gb數據量的人基因組只需花費1000美元左右,NGS使得基因測序變成了大多數人都可接受的技術。2008年開始,利用單個分子信號檢測的DNA測序技術相繼問世,這類DNA測序技術被稱為單分子測序或第三代測序。例如2009年,Pacific Biosciences公司研發了SMRT;2012年,英國牛津納米孔技術(ONT)公司開發出了納米孔單分子測序技術。與前兩代相比,第三代測序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單分子測序,測序過程無需進行PCR擴增。但限于目前的技術與材料的發展,第三代測序技術沒有如NGS成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SMRT的錯誤率在13%~15%左右。從過去到現在,再到將來,生物技術在不斷進步,而人類對生命的探究永不停歇。

將待測DNA樣品被打斷成300-800bp的片段后,3' 和5'端分別加上接頭,這些接頭會使DNA片段結合到微珠上。測序PCR反應就發生在固相的微珠上,并且整個PCR反應和相關的酶被油包水的液滴包裹,每個油滴系統只包含1個DNA模板。擴增后,每個DNA分子可以得到富集,每個微珠只能形成一個克隆集落。454測序儀的測序通道體積非常狹小,只能容納一個微珠。測序過程中,GS FLX系統會將引物上dNTP的聚合與熒光信號釋放偶聯起來。通過檢測熒光信號,就可以達到DNA測序的目的。對比其他兩個廠商,讀長上具有明顯優勢,使得后續的拼接工作更加高效和準確。但是由于使用的是焦磷酸測序原理,對瞬時發光進行檢測,限制了其更大的通量,并且對于同聚物的檢測不夠準確。除此之外,和其他高通量測序平臺相比,其測序成本要高得多,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并沒有發揮出先行優勢。- 2013年,Roche公司宣布正式關閉454測序業務。
Illumina的Solexa的測序原理是可逆終止化學反應;DNA片段加上接頭之后,可以隨機的附著于玻璃表面(Flow cell),并且在固相的表面經過橋式擴增。這樣就形成了數千份相同的單分子簇,被用做測序模板。測序采取邊合成邊測序(SBS)的方法,每次只復制一個堿基,和模板配對的ddNTP原料被添加上去,不配對的ddNTP原料被洗去,成像系統能夠捕捉熒光標記的核苷酸。隨著DNA 3'端的阻斷劑的去除,下一輪的延伸就可以進行。和焦磷酸測序不同,每次DNA的只能延伸一個核苷酸。Solexa的讀長在100-150bp之間,適合小RNA鑒定、甲基化和表觀遺傳學研究。
由于Solexa技術在合成過程中每次只能添加一個dNTP,因此很好地解決了同聚物測定的準確性問題。ABI Solid技術的核心是4種熒光標記寡核苷酸的連接反應測序。測序之前,DNA模板通過乳化PCR擴增,和Roche 454的基本相同,只是Solid的微珠更小,只有1μm。3'端修飾的微珠可以沉淀在玻片上。連接測序所用的底物是8個堿基熒光探針混合物,根據序列的位置,樣品DNA就可以被探針標記。DNA連接酶優先連接和模板配對的探針,并引發該位點的熒光信號的產生。Solid的讀長只有25-75bp,精確度可達Q40,適于基因組重測序和SNP檢測。Solid技術最大讀長只能達到75bp,使得其在基因組拼接和結構變異研究中的可操作性大大降低。在熒光解碼階段,鑒于其是雙堿基確定一個熒光信號,因而一旦發生錯誤就容易產生連鎖的解碼錯誤。除此之外,Solid技術還受制于工業生產,最終在第二代測序平臺的激烈競爭中退出了歷史舞臺。
第一代測序技術具有長讀長(1000bp)和準確率高(99.999%)的優勢,但同時具有測序成本高、耗時久、通量低等缺點,因而不能滿足深度測序和重復測序等大規模基因組測序的需求。
而NGS最顯著的特點在于高通量,同時測序成本相對第一代測序技術大大降低的特點,但其讀長比第一代短,并具有因PCR的偏向性而導致的系統錯誤。未來的測序技術一定會向著更高通量、更廉價也更精準的方向前進。